黄庭坚
[宋][公元1045年-1105年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]
黄庭坚为[宋][公元1045年-1105年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]
黄庭坚(1045~1105)北宋诗人、书法家。字鲁直,号山谷,又号涪翁。洪州分宁(今江西修水)人。
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,舅父李常是藏书家。黄庭坚自幼好学,博览经史百家。英宗治平四年(1067)登进士第。神宗熙宁时期,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(今属河南)尉、北京(今河北大名)国子监教授。元丰三年(1080)知吉州太和县(今属江西),政令清简平易。七年,移监德州德平镇。元□时入京编修《神宗实录》,其间苏轼知贡举,曾聘为参详官。《实录》修成,黄庭坚迁起居舍人。绍圣时 章□、蔡卞等用事,-元□旧臣,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,责贬涪州(今四川涪陵)别驾、黔州(今四川彭水)安置,后移戎州(今四川宜宾)。徽宗即位,受命内迁,又因赵挺之排挤,被除名编管宜州(今广西宜山),死于贬所。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。
他的政治态度与苏轼相近,他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,但关心国事,同情人民,为人有抱负,有识见,讲操守。丈夫存远大,胸次要落落,今年贫到骨,豪气似元龙(《次韵杨明叔见饯》),可看作他的自我写照。他身临逆境。能安贫乐贱,泰然自处,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(《豫章先生传》)。一生承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,对禅学也濡染较深。黄庭坚在《答洪驹父书》中说:自作语最难,老杜作诗,退之作文,无一字无来处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《冷斋夜话》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,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,曾对后来作者发生过消极影响。其实,夺胎换骨说,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,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。而在谈论点铁成金的那封信中他还说:凡作一文,皆须有宗有趣,即自有主旨;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。正因作者自有主旨,所以虽取古人陈言,只是作为供陶冶之物。所以他的论文并不忽视社会作用,认为文章应规摹远大,必有为而后作(《王定国文集序》)。以此他赞佩杜诗善陈时事(《潘子真诗话》引)。对理与辞的关系,肯定以理为主,理得而辞顺(《与王观复书》)。
他又认为诗者人之情性(《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》),文章本心术,万古无辙迹(《寄晁元忠》)。黄庭坚还说过好作奇语,自是文章病,无斧凿痕,乃为佳耳(《与王观复书》)的话,主张矢诗写予心,庄语不加绮(《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》),不雕而常自然(《苏李画枯木道士赋》)。 黄庭坚相关
同年(公元1045年)出生的名人:
同年(公元1105年)去世的名人:
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,舅父李常是藏书家。黄庭坚自幼好学,博览经史百家。英宗治平四年(1067)登进士第。神宗熙宁时期,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(今属河南)尉、北京(今河北大名)国子监教授。元丰三年(1080)知吉州太和县(今属江西),政令清简平易。七年,移监德州德平镇。元□时入京编修《神宗实录》,其间苏轼知贡举,曾聘为参详官。《实录》修成,黄庭坚迁起居舍人。绍圣时 章□、蔡卞等用事,-元□旧臣,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,责贬涪州(今四川涪陵)别驾、黔州(今四川彭水)安置,后移戎州(今四川宜宾)。徽宗即位,受命内迁,又因赵挺之排挤,被除名编管宜州(今广西宜山),死于贬所。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。
他的政治态度与苏轼相近,他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,但关心国事,同情人民,为人有抱负,有识见,讲操守。丈夫存远大,胸次要落落,今年贫到骨,豪气似元龙(《次韵杨明叔见饯》),可看作他的自我写照。他身临逆境。能安贫乐贱,泰然自处,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(《豫章先生传》)。一生承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,对禅学也濡染较深。黄庭坚在《答洪驹父书》中说:自作语最难,老杜作诗,退之作文,无一字无来处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《冷斋夜话》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,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,曾对后来作者发生过消极影响。其实,夺胎换骨说,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,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。而在谈论点铁成金的那封信中他还说:凡作一文,皆须有宗有趣,即自有主旨;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。正因作者自有主旨,所以虽取古人陈言,只是作为供陶冶之物。所以他的论文并不忽视社会作用,认为文章应规摹远大,必有为而后作(《王定国文集序》)。以此他赞佩杜诗善陈时事(《潘子真诗话》引)。对理与辞的关系,肯定以理为主,理得而辞顺(《与王观复书》)。
他又认为诗者人之情性(《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》),文章本心术,万古无辙迹(《寄晁元忠》)。黄庭坚还说过好作奇语,自是文章病,无斧凿痕,乃为佳耳(《与王观复书》)的话,主张矢诗写予心,庄语不加绮(《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》),不雕而常自然(《苏李画枯木道士赋》)。 黄庭坚相关
黄庭坚纪念馆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
中国著名书法家
同年(公元1045年)出生的名人:
同年(公元1105年)去世的名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