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威
[五代十国][公元904年-954年,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]
郭威为[五代十国][公元904年-954年,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]
郭威(904—954),字文仲,邢州尧山(今河北隆尧)人。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,称帝,国号为周,定都汴京,建年号为“广顺”,史称后周。后周太祖郭威在惩治-方面异常严厉。他的这些改革与整顿,为后周世宗柴荣的著名改革奠定了基础,开创了局面。对恢复农业生产,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。他生性节俭、虚心纳谏、改革弊政,使北方地区的经济,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。
人物生平
早年经历
郭威,邢州尧山人,父亲郭简,曾为晋顺州刺史,被兵死难。威此时仅数龄,随母王氏走潞州 ,母亲在路途中辞世。姨母韩氏提携抚育,始得成人。
郭威18岁时,当地的潞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,他去应招,李继韬见便收留他在身边做“牙兵”(藩帅的亲兵)。郭威长得很魁梧,勇力过人,李继韬很欣赏他,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。郭威好斗,喜欢-,又好喝酒,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。一天,郭威又到街上闲逛,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,非常跋扈,大家都很怕他,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,让他割肉,然后找茬骂他,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,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,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:“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!”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,结果屠户一命呜呼,郭威被抓进了监狱,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,又将他放了。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,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,入了李存勖的亲军“从马直”。
辅佐后汉
公元947年,刘知远称帝,建立后汉,之后攻下开封,定为都城。郭威因助刘知远称帝有功,升戳为枢密副使、检校司徒,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,位至宰相。不久,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,郭威和苏逢吉同时受命,立其子刘承祐继位,是为后汉隐帝。郭威被任命为枢密使,掌管全国的兵权。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、永兴节度使赵思绾、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。朝廷屡次出兵讨伐,均无功而返。公元948年,隐帝刘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。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,分兵围困。李守贞屡次突围,均被挫败,相持日久,城中粮草俱尽。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,一举攻进城中,李守贞0而死。永兴赵思绾、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,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。之后,郭威又移师北伐,大败契丹,以功进封邺都留守、天雄军节度使,兼枢密使,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。
起兵立国
自后汉隐帝继位后,就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。于是在公元950年,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,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、郭威等;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,以企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。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。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。郭威见事情紧急,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,伪作诏书,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。于是群情激愤,推举郭威起兵讨伐,以“清君侧”。
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,并派兵抵御郭威。七里坡之战,汉军大败,隐帝被郭允明所杀。郭威带兵入京,觐见李太后,让太后临朝听政,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,随后突然闻报契丹南下,于是率军北上抵御,途径澶州,士兵兵变黄袍加身,郭威返回汴梁,逼太后任他为“监国”,夺得国政。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,他正式称帝,国号大周,定都汴京,改元广顺,史称后周。
治国有方
郭威立国后,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,重用有才德的文臣,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。他崇尚节俭,仁爱百姓,曾对宰相王峻说:“我是个穷苦人,得幸为帝,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!”他不但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,自己带头俭省,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,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,说:“凡为帝王,安用此!”
郭威去曲阜拜谒孔庙、孔子墓,并下令修缮孔庙,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,造访孔子后裔,提拔其为官,表示要尊崇圣人,以儒教治天下,为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。
郭威在位期间,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。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“羡余物色”;废止了后晋、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;民众与蕃人“一听私便交易”,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,一齐遣散;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、酒、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;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。对恢复农业生产,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。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,放免其差税。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 ,使编户增加3万多 。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,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。
郭威的治国体制,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。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多方面的,而且收到了显着的效果。综合起来,主要包括:提倡节约俭朴;整顿吏治纲纪;减轻压迫和剥削;招抚流民,组织生产;治理河患,灌溉良田;准备统一,开展统一战争。郭威的政治、经济改革和统一战争,收到了显着的效果。
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,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,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。他生活异常俭朴,衣食住行都很节俭,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,珍宝就更不用说了。他对大臣们说:“朕出身微寒,尝尽人间疾苦,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,现在当了皇帝,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!”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,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、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、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,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。郭威经常对侍臣说:“那些帝王,怎么能用这种东西!”
在治理国家方面,虽然郭威有些能力,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,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,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:“朕生长于军旅之中,不懂得学问,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,文武-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-言事,千万不要只写一些-的无用话。”
郭威的精心治理,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,为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病逝传位
公元954年正月,郭威病重。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,便嘱咐柴荣(日后的周世宗)说:“我不行了,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,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。陵墓务必从简,别去惊动,扰害百姓,不要用许多工匠,不要派宫人守陵,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,只要用纸衣装殓,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。安葬后,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,蠲免他们的徭役,让他们守护陵墓。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,上面刻几句话,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,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。”又告诫郭荣说:“我从前西征时,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、-,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,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,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,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。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,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,如果不派人来,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。但是,你要叫人在河府(今河北省河间县)、魏府(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)各葬一副剑甲,在澶州(今河南省濮阳县)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,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。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。”接着,他大封群臣,命柴荣继位说:“我看当世的文才,莫过于范质、王溥,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,你有了好辅弼,我死也瞑目了。”当晚(壬辰日),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。死后庙号为太祖,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。
郭威和柴皇后
圣穆皇后柴氏,汉族,后周太祖郭威之妻,邢州尧山人也,与郭威同乡。
郭威贫贱时,喜欢喝酒-,不事产业,柴氏常规劝他。柴氏对郭威照顾的很好,等郭威即位,柴氏已先卒,乃下诏:“故夫人柴氏,追册为皇后,谥曰圣穆。”
关于郭威与柴氏的结合也有一段佳话,据《宋史张永德传》和《东都事略》记载:柴氏本为唐庄宗的嫔御,庄宗死后,明宗将大批宫人遣散归家,柴氏也在其中。行至黄河岸边,其父母来迎,恰遇大风雨,只好暂住于旅舍。有一天,见一身躯伟岸的男子从其门前经过,衣服破旧,不能蔽体。柴氏问道:“此是何人?”旅店主人回答说:“此乃马步军吏郭雀儿也。”柴氏见其形貌不凡,产生了爱怜之心,想要嫁给他。其父母坚决反对,说:“你是皇帝左右之人,归家后当嫁给节度使,为什么却要嫁与此人呢?”柴氏说:“此乃贵人,将来前途不可限量。”遂将所带行李财物分一半给其父母,另一半作为嫁妆。柴氏父母见其意志坚定,知道不可改变,也就只好同意了。于是柴氏在旅舍之中与郭威成亲,并且以金帛资助,使郭威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由于他们夫妇结合于患难之中,所以感情一直很好,郭威即皇帝位时,柴氏已经死亡,遂追册为皇后,谥号圣穆。此后郭威虽有嫔妃,却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,并且立柴氏之侄为嗣君,可见他与柴氏感情之深厚。
郭威为什么传位给柴荣
郭威儿子都被杀了以后,只有女婿和侄子和妻子的侄子也是养子的柴荣是有希望继承皇位的。没有传给自己侄子是因为柴荣和郭威的关系特别好,而且柴荣有胆有识,有远大抱负,一心为天下百姓而且很节俭这点和郭威很像,总之柴荣具备了一切帝王应该具有的素质,还有一点就是郭威年轻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家境不是很好,年轻的时候还好,后来做官到被逼谋反许多地方都需要用钱,都是柴荣没有怨言的去外面经商赚钱供郭威用的。这点让郭威狠喜欢柴荣。并且郭威做了皇帝之后也多次考验了柴荣,觉得他确实比其他人具备做皇帝的能力。
人物评价
总评
郭威生于乱世,长于军伍,勇武有力,豪爽负气,略通兵法,善抚将士,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。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,取后汉而代之,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。
在提倡节俭、严惩-、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,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,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。
在他的精心治理下,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转向统一,开始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,为周世宗也为赵匡胤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郭威深爱其妻,在其妻亡后,不再另娶皇后,一方面为了纪念忘妻,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,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妻侄柴荣。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,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。
历代评价
薛居正等《旧五代史》:“周太祖昔在初潜,未闻多誉,洎西平蒲阪,北镇邺台,有统御之劳,显英伟之量。旋属汉道斯季,天命有归。总虎旅以荡神京,不无惭德;揽龙图而登帝位,遂阐皇风。期月而弊政皆除,逾岁而群情大服,何迁善之如是,盖应变以无穷者也。所以鲁国凶徒,望风而散,并门遗孽,引日偷生。及鼎驾之将升,命瓦棺而薄葬,勤俭之美,终始可称。虽享国之非长,亦开基之有裕矣。然而二王之诛,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,伤于猜忍,卜年斯促,抑有由焉。”
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:“对沙陀人的野蛮性政治开始进行改革,使呻吟在战乱-下的民众感到有些希望了。”
隆尧镇 位于隆尧县中部,原煤为宋代以来的旧隆平县治所,今为隆尧县人民政府驻地。1947年隆平、尧山合半后始名隆尧城关,1953年置城关乡,1958年公社化时废乡设城关人民公社,1984年7月改建城关镇,1989年改为隆尧镇。 隆尧镇所属行政村:丘底、官庄、东河、北和、义丰、沙湾、韩庄、尧山、南潘庄、郭园、西河、韩解、东里村、南小河、柏舍、虎仲、杜村、杨…… 详细++
同年(904年)出生的名人:
同年(954年)去世的名人:
人物生平
早年经历
郭威,邢州尧山人,父亲郭简,曾为晋顺州刺史,被兵死难。威此时仅数龄,随母王氏走潞州 ,母亲在路途中辞世。姨母韩氏提携抚育,始得成人。
郭威18岁时,当地的潞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,他去应招,李继韬见便收留他在身边做“牙兵”(藩帅的亲兵)。郭威长得很魁梧,勇力过人,李继韬很欣赏他,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。郭威好斗,喜欢-,又好喝酒,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。一天,郭威又到街上闲逛,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,非常跋扈,大家都很怕他,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,让他割肉,然后找茬骂他,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,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,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:“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!”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,结果屠户一命呜呼,郭威被抓进了监狱,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,又将他放了。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,郭威也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,入了李存勖的亲军“从马直”。
辅佐后汉
公元947年,刘知远称帝,建立后汉,之后攻下开封,定为都城。郭威因助刘知远称帝有功,升戳为枢密副使、检校司徒,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,位至宰相。不久,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,郭威和苏逢吉同时受命,立其子刘承祐继位,是为后汉隐帝。郭威被任命为枢密使,掌管全国的兵权。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、永兴节度使赵思绾、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。朝廷屡次出兵讨伐,均无功而返。公元948年,隐帝刘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。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,分兵围困。李守贞屡次突围,均被挫败,相持日久,城中粮草俱尽。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,一举攻进城中,李守贞0而死。永兴赵思绾、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,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。之后,郭威又移师北伐,大败契丹,以功进封邺都留守、天雄军节度使,兼枢密使,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。
起兵立国
自后汉隐帝继位后,就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。于是在公元950年,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,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、郭威等;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,以企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。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。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。郭威见事情紧急,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,伪作诏书,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。于是群情激愤,推举郭威起兵讨伐,以“清君侧”。
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,并派兵抵御郭威。七里坡之战,汉军大败,隐帝被郭允明所杀。郭威带兵入京,觐见李太后,让太后临朝听政,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,随后突然闻报契丹南下,于是率军北上抵御,途径澶州,士兵兵变黄袍加身,郭威返回汴梁,逼太后任他为“监国”,夺得国政。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,他正式称帝,国号大周,定都汴京,改元广顺,史称后周。
治国有方
郭威立国后,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,重用有才德的文臣,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。他崇尚节俭,仁爱百姓,曾对宰相王峻说:“我是个穷苦人,得幸为帝,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!”他不但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,自己带头俭省,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,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,说:“凡为帝王,安用此!”
郭威去曲阜拜谒孔庙、孔子墓,并下令修缮孔庙,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,造访孔子后裔,提拔其为官,表示要尊崇圣人,以儒教治天下,为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。
郭威在位期间,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。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“羡余物色”;废止了后晋、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;民众与蕃人“一听私便交易”,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,一齐遣散;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、酒、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;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。对恢复农业生产,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。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,放免其差税。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 ,使编户增加3万多 。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,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。
郭威的治国体制,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。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多方面的,而且收到了显着的效果。综合起来,主要包括:提倡节约俭朴;整顿吏治纲纪;减轻压迫和剥削;招抚流民,组织生产;治理河患,灌溉良田;准备统一,开展统一战争。郭威的政治、经济改革和统一战争,收到了显着的效果。
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,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,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。他生活异常俭朴,衣食住行都很节俭,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,珍宝就更不用说了。他对大臣们说:“朕出身微寒,尝尽人间疾苦,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,现在当了皇帝,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!”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,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、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、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,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。郭威经常对侍臣说:“那些帝王,怎么能用这种东西!”
在治理国家方面,虽然郭威有些能力,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,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,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:“朕生长于军旅之中,不懂得学问,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,文武-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-言事,千万不要只写一些-的无用话。”
郭威的精心治理,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,为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病逝传位
公元954年正月,郭威病重。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,便嘱咐柴荣(日后的周世宗)说:“我不行了,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,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。陵墓务必从简,别去惊动,扰害百姓,不要用许多工匠,不要派宫人守陵,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,只要用纸衣装殓,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。安葬后,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,蠲免他们的徭役,让他们守护陵墓。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,上面刻几句话,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,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。”又告诫郭荣说:“我从前西征时,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、-,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,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,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,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。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,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,如果不派人来,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。但是,你要叫人在河府(今河北省河间县)、魏府(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)各葬一副剑甲,在澶州(今河南省濮阳县)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,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。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。”接着,他大封群臣,命柴荣继位说:“我看当世的文才,莫过于范质、王溥,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,你有了好辅弼,我死也瞑目了。”当晚(壬辰日),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。死后庙号为太祖,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。
郭威和柴皇后
圣穆皇后柴氏,汉族,后周太祖郭威之妻,邢州尧山人也,与郭威同乡。
郭威贫贱时,喜欢喝酒-,不事产业,柴氏常规劝他。柴氏对郭威照顾的很好,等郭威即位,柴氏已先卒,乃下诏:“故夫人柴氏,追册为皇后,谥曰圣穆。”
关于郭威与柴氏的结合也有一段佳话,据《宋史张永德传》和《东都事略》记载:柴氏本为唐庄宗的嫔御,庄宗死后,明宗将大批宫人遣散归家,柴氏也在其中。行至黄河岸边,其父母来迎,恰遇大风雨,只好暂住于旅舍。有一天,见一身躯伟岸的男子从其门前经过,衣服破旧,不能蔽体。柴氏问道:“此是何人?”旅店主人回答说:“此乃马步军吏郭雀儿也。”柴氏见其形貌不凡,产生了爱怜之心,想要嫁给他。其父母坚决反对,说:“你是皇帝左右之人,归家后当嫁给节度使,为什么却要嫁与此人呢?”柴氏说:“此乃贵人,将来前途不可限量。”遂将所带行李财物分一半给其父母,另一半作为嫁妆。柴氏父母见其意志坚定,知道不可改变,也就只好同意了。于是柴氏在旅舍之中与郭威成亲,并且以金帛资助,使郭威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由于他们夫妇结合于患难之中,所以感情一直很好,郭威即皇帝位时,柴氏已经死亡,遂追册为皇后,谥号圣穆。此后郭威虽有嫔妃,却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,并且立柴氏之侄为嗣君,可见他与柴氏感情之深厚。
郭威为什么传位给柴荣
郭威儿子都被杀了以后,只有女婿和侄子和妻子的侄子也是养子的柴荣是有希望继承皇位的。没有传给自己侄子是因为柴荣和郭威的关系特别好,而且柴荣有胆有识,有远大抱负,一心为天下百姓而且很节俭这点和郭威很像,总之柴荣具备了一切帝王应该具有的素质,还有一点就是郭威年轻刚崭露头角的时候家境不是很好,年轻的时候还好,后来做官到被逼谋反许多地方都需要用钱,都是柴荣没有怨言的去外面经商赚钱供郭威用的。这点让郭威狠喜欢柴荣。并且郭威做了皇帝之后也多次考验了柴荣,觉得他确实比其他人具备做皇帝的能力。
人物评价
总评
郭威生于乱世,长于军伍,勇武有力,豪爽负气,略通兵法,善抚将士,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。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,取后汉而代之,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。
在提倡节俭、严惩-、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,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,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。
在他的精心治理下,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转向统一,开始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,为周世宗也为赵匡胤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郭威深爱其妻,在其妻亡后,不再另娶皇后,一方面为了纪念忘妻,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,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妻侄柴荣。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,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。
历代评价
薛居正等《旧五代史》:“周太祖昔在初潜,未闻多誉,洎西平蒲阪,北镇邺台,有统御之劳,显英伟之量。旋属汉道斯季,天命有归。总虎旅以荡神京,不无惭德;揽龙图而登帝位,遂阐皇风。期月而弊政皆除,逾岁而群情大服,何迁善之如是,盖应变以无穷者也。所以鲁国凶徒,望风而散,并门遗孽,引日偷生。及鼎驾之将升,命瓦棺而薄葬,勤俭之美,终始可称。虽享国之非长,亦开基之有裕矣。然而二王之诛,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,伤于猜忍,卜年斯促,抑有由焉。”
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:“对沙陀人的野蛮性政治开始进行改革,使呻吟在战乱-下的民众感到有些希望了。”
隆尧镇 位于隆尧县中部,原煤为宋代以来的旧隆平县治所,今为隆尧县人民政府驻地。1947年隆平、尧山合半后始名隆尧城关,1953年置城关乡,1958年公社化时废乡设城关人民公社,1984年7月改建城关镇,1989年改为隆尧镇。 隆尧镇所属行政村:丘底、官庄、东河、北和、义丰、沙湾、韩庄、尧山、南潘庄、郭园、西河、韩解、东里村、南小河、柏舍、虎仲、杜村、杨…… 详细++
同年(904年)出生的名人:
同年(954年)去世的名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