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
[清][公元1811年-1872年,清朝时期的军事家、理学家、政治家]
曾国藩为[清][公元1811年-1872年,清朝时期的军事家、理学家、政治家]
曾国藩(1811-1872) 初名子城,字伯函,号涤生,谥文正,湖南长沙府湘乡(今湖南省双峰县)人。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、理学家、政治家,书法家,「中兴名臣」之一,也是文学家,晚清散文「湘乡派」创立人。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。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,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。
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,道光十四年(1834)求学岳麓书院,师从欧阳厚均。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,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,连升十级,37岁任礼部侍郎,官至二品。1852年因母丧返乡,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,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,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,被封为一等勇毅侯,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,后历任两江总督、直隶 总督,官居一品,死后被谥“文正”。曾国藩所处的时代,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、衰败,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,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,一度出现“同治中兴”的局面,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,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。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,而且一直延至今日。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。曾国藩书法源于深厚的传统帖学基础,习字极其勤奋,不管是驰骋战场,还是赋闲在家,俱不忘事翰弄墨,其对于子女临习碑帖也极其严格,这在他的家书中屡屡可以见到这类记载。曾国藩毕生信奉程朱理学,书法讲究笔笔有法,从不逾规矩,可惜缺乏个性。
公元1811年(嘉庆十六年)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(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)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。兄妹九人,曾国藩为长子。祖辈以务农为主,生活较为宽裕。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,但阅历丰富;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,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,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。他倡导洋务运动,创立湘军,在治家,治军,治国,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 。
6岁时入塾读书,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,14岁时能读周礼、史记文选,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,成绩俱佳列为优等,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。至道光十二年(1832年)他考取了秀才,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。连考两次会试不中,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,在虚岁28岁时,道光十八年(1838)殿试考中了同进士,从此之后,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,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。在京十多年间,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,累迁侍读,侍讲学士,文渊阁值阁事,内阁学士,稽察中书科事务,礼部侍郎及署兵部,工部,刑部,吏部侍郎等职,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,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。十年七迁,连跃十级。
咸丰二年(1852年),曾国藩因母丧在家。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,尽管清0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、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,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。因此,清0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,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,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,提供了一个机会。咸丰三年(1853年)藉着清0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,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,依靠师徒、亲戚、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,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,称为湘军。1854年2月,湘军倾巢出动,曾国藩发表了《讨粤匪檄》。在这篇檄文里,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“荼毒生灵”,“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,一旦扫地荡尽。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,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,我孔子、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”,接着号召 蜡像
“凡读书识字者,又乌可袖手安坐,不思一为之所也”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,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,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,用刑苛酷,史称「派知州一人,照磨一人承审匪类,解到重则立决,轻则毙之杖下,又轻则鞭之千百。……案至即时讯供,即时正法,亦无所期待迁延」。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,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,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,称呼为「曾剃头」、「曾屠户」。据说,南京小孩夜哭,妈妈说「曾剃头来了」,小孩就不哭了。曾国藩知人善用,并以身作则遵守军纪,大军所到之出百姓皆"各行其事",八本之一的"行军以不扰民为本"便可能总结于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这一时期。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-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。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,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,后历任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,官居一品。 1864年,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,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。
一生著述颇多,但以《家书》流传最广,影响最大。光绪五年(1879年),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,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、李鸿章编校的《曾文正公家书》。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,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、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。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。曾国藩曾说“李少荃拼命做官,俞荫甫(俞樾)拼命著书”。
太平天国失败后,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,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、山东、河南三省军务。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,淮军六万,配备洋 洋炮,北上“剿捻”,他的方针是“重迎剿,不重尾追”,并提出“重点设防”等计划,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、沙河地区,使捻军无处可逃,然后加以消灭。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,进入山东,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。曾国藩被免职,由李鸿章接代。
同治九年(1870年),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。1870年6月21日,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、-婴儿,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。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,持 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,因发生争执开 射击,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,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,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、2名神父、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、2名法国侨民、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,焚毁了法国领事馆、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。事件发生后,英、美、法等国联合提出 ,并出动军舰逞威。曾国藩到天津后,考量当时局势,不愿与法国开战,“但冀和局之速成,不问情罪之一当否”,在法国的要求下,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,充军流放25人,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、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,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,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。这个交涉结果,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,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,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,连他的湖南同乡,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。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(正历:1872年3月20日)在南京病逝。朝廷赠太傅,死后被谥“文正”。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,如曾纪泽等。
曾国藩家书
《曾国藩家书》是曾国藩的书信集,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。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,近1500封。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,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、治家、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。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,形式自由,随想而到,挥笔自如,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,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。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,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。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、文学家,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,显示了他恭肃、严谨的作风。
《曾国藩家书》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,其中《与祖父书》14通,《与父母书》48通,《与叔父书》9通,《与弟书》249通,《教子书》115通;另附《致夫人书》、《教侄书》等7通,包括修身养性﹑为人处世﹑交友识人﹑持家教子﹑治军从政等,上自祖父母至父辈,中对诸弟,下及儿辈。
曾国藩名言
1、以体察人才为第一。
2、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。
3、心至苦,事至盛也。
4、何必择地?何必择时?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!
5、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。
6、尽人事以听天,吾唯日日谨慎而已。
7、须有宁拙毋巧之意,而后可以持久。
8、米已成饭,木已成舟,只好听之而已。
9、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。不深思而得者,其得易失。
10、以爱妻子之心事亲,则无往而不孝。以责人之心责己,则寡过。以恕己之心恕人,则全交。
11、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
12、惟正己可以化人,惟尽己可以服人。
13、遇诡诈人变幻百端,不可测度,吾一以至诚待之,彼术自穷。
14、处事速不如思,便不如当,用意不如平心。
15、人之处于患难,只有一个处置。尽人谋之后,却须泰然处之。
16、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。
17、禁大言以务实。
18、学而废者,不若不学而废者。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,骄必辱。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,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,才多于人谓之妖。
19、省事是清心之法,读书是省事之法。
20、功不独居,过不推诿。
21、智慧愈苦而愈明。
22、常常提其朝气为要。
23、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,而可大可久者也。
24、不可轻率评讥古人。
25、放开手,使开胆,不复瞻前顾后。
26、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,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,诚与明一也。
27、凡天下事,虑之贵,详行之贵,力谋之贵,众断之贵独。
28、无好小利。
29、今日所说之话,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。
30、责己厚而责人薄耳。
曾国藩后人
子:曾纪第(又名桢第,早夭)
子:曾纪泽(1839—1890,字吉力刚,号梦瞻,晚清著名政治家、外交家),妻贺氏(1840—1857,婚后一年难产死,贺长龄女);继刘氏(1841—1903,继配,刘蓉之女。生子女各3人)
子:曾纪鸿(1848—1881),字栗诚,数学家
长女:曾纪静(1841—?,字孟衡),适袁秉桢(乃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,性傲慢,不甚长进)
次女:曾纪耀(1843—1881,字仲坤),适陈松年(字远济,茶陵人,好友陈源兖之子,曾随纪泽出使欧洲,幼育于曾国藩家,有隐疾)
三女:曾纪琛(1844—1912,字凤如),适罗允吉(1846—1888,字兆升,湘乡人,罗泽南子)
四女:曾纪纯(1846—1881),适郭依永(1845—1869,字刚基,一名立篪,湘阴人,郭嵩焘子)
五女:曾纪芬(1852—1935,晚号崇德老人),适聂缉槼(1855—1911,字仲芳,衡山人,聂亦峰子)
曾国藩故居
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双峰县荷叶镇(旧属湘乡),始建于清同治四年(公元1865年)。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,包括门前的半月塘、门楼、八本堂主楼和公记、朴记、方记3座藏书楼、荷花池、后山的鸟鹤楼、棋亭、存朴亭,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,颇具园林风格,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。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,曾藏书达30多万卷,系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。
富厚堂座南朝北,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。从远看去,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。周围自然环境优美,后山上树木茂密,古树参天。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,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,平地四周峰峦叠嶂,群山环抱。
富厚堂是曾国藩的第三故居,由弟曾国荃、曾国潢主持修建。曾国藩已于同治三年赏加太子太保衔,赐封一等侯爵,其弟则为兄仿侯府规制,历经数年,将富坨全盘改建为规模宏伟而结构紧凑的“侯府”。全宅占地4万余平方米,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。土木结构,具有明清回廊式建筑风格。房子坐西朝东,前面是一片广阔的田野,涓水悠悠环绕;背依半月形的小山,中植竹木,四季常青。周围环绕高大的围墙,人行通衢横贯东西。进入东西两宅门,是一个用花岗岩铺成的半月形台坪,坪边插着大清龙凤旗、湘军帅旗、万人伞等。台坪外是一张半月形莲塘,夏日荷花相映,有如泮宫。台坪正中是前进大门,门上还悬挂着曾纪泽书“毅勇侯第”4个朱地金字直匾,所以当地人们称之为“侯府”或“宰相府”。
历史评价
胡林翼:曾公素有知人之鉴,所识拔多贤将。
李瀚章:其深识远略,公而忘私,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。
石达开:虽不以善战名,而能识拔贤将,规划精严,无间可寻,大帅如此,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。
薛福成:自昔多事之秋,无不以贤才之众寡,判功效之广狭。曾国藩知人之鉴,超佚古今,或邂逅于风尘之中,一见以为伟器;或物色于形迹之表,确然许为异材。平日持议,常谓天下至大,事变至殷,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。故其振拔幽滞,宏奖人杰,尤属不遗余力。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:“此人必名立天下,然当以节烈称。”后乃专疏保荐,以应求贤之诏。胡林翼以臬司统兵,隶曾国藩部下,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。二人皆不次擢用,卓著忠勤。曾国藩经营军事,亦赖其助。其在籍办团之始,若塔齐布、罗泽南、李续宾、李续宜、王鑫、杨岳斌、彭玉麟,或聘自诸生,或拔自陇亩,或招自营伍,均以至诚相与,俾获各尽所长。
左宗棠:谋国之忠,知人之明,自愧不如元辅;同心若金,攻错若石,相期无负平生。
李鸿章:师事近三十年,薪尽火传,筑室忝为门生长; 威名震九万里,内安外攘,旷世难逢天下才。
朱孔彰:中兴景运,群公辈出,十年之间,削平大难,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,乌能若是邪?然履危濒死屡矣,有百折不饶之志,宏济艰难,虽曰成功者天,抑亦人谋也。赵衰之言曰:“说礼乐,熟诗书,为元帅。”孙叔豹之言曰:“太上立德,次立功,次立言,谓为三不朽。”公独兼之。至天津之役,攘垢忍尤,以安邦国,老成至计,谋出万全,可谓至忠矣。
梁启超:①岂惟近代,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;岂惟中国,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。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,在并时诸贤杰中,称最钝拙;其所遭值事会,亦终生在指逆之中;然乃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不朽,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,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,而困而知,而勉而行,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,不求近效,铢积寸累,受之以虚,将之以勤,植之以刚,贞之以恒,帅之以诚,勇猛精进,坚苦卓绝。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,中国必由其手获救。②吾谓曾文正集,不可不日三复也。
毛泽东:①予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。观其收拾洪、杨一役,完美无缺,使以今日易其位,其能如彼之完满乎?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。
蒋介石: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。②辛亥以前,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,…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,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,悉心讨究。
同年(公元1811年)出生的名人:
同年(公元1872年)去世的名人:
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,道光十四年(1834)求学岳麓书院,师从欧阳厚均。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,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,连升十级,37岁任礼部侍郎,官至二品。1852年因母丧返乡,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,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,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,被封为一等勇毅侯,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,后历任两江总督、直隶 总督,官居一品,死后被谥“文正”。曾国藩所处的时代,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、衰败,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,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,一度出现“同治中兴”的局面,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,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。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,而且一直延至今日。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。曾国藩书法源于深厚的传统帖学基础,习字极其勤奋,不管是驰骋战场,还是赋闲在家,俱不忘事翰弄墨,其对于子女临习碑帖也极其严格,这在他的家书中屡屡可以见到这类记载。曾国藩毕生信奉程朱理学,书法讲究笔笔有法,从不逾规矩,可惜缺乏个性。
公元1811年(嘉庆十六年)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(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)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。兄妹九人,曾国藩为长子。祖辈以务农为主,生活较为宽裕。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,但阅历丰富;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,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,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。他倡导洋务运动,创立湘军,在治家,治军,治国,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 。
6岁时入塾读书,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,14岁时能读周礼、史记文选,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,成绩俱佳列为优等,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,勤奋好学。至道光十二年(1832年)他考取了秀才,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。连考两次会试不中,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,在虚岁28岁时,道光十八年(1838)殿试考中了同进士,从此之后,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,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。在京十多年间,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,累迁侍读,侍讲学士,文渊阁值阁事,内阁学士,稽察中书科事务,礼部侍郎及署兵部,工部,刑部,吏部侍郎等职,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,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。十年七迁,连跃十级。
咸丰二年(1852年),曾国藩因母丧在家。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,尽管清0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、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,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。因此,清0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,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,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,提供了一个机会。咸丰三年(1853年)藉着清0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,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,依靠师徒、亲戚、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,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,称为湘军。1854年2月,湘军倾巢出动,曾国藩发表了《讨粤匪檄》。在这篇檄文里,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“荼毒生灵”,“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,一旦扫地荡尽。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,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,我孔子、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”,接着号召 蜡像
“凡读书识字者,又乌可袖手安坐,不思一为之所也”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,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,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,用刑苛酷,史称「派知州一人,照磨一人承审匪类,解到重则立决,轻则毙之杖下,又轻则鞭之千百。……案至即时讯供,即时正法,亦无所期待迁延」。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,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,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,称呼为「曾剃头」、「曾屠户」。据说,南京小孩夜哭,妈妈说「曾剃头来了」,小孩就不哭了。曾国藩知人善用,并以身作则遵守军纪,大军所到之出百姓皆"各行其事",八本之一的"行军以不扰民为本"便可能总结于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这一时期。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-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。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,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,后历任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,官居一品。 1864年,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,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。
一生著述颇多,但以《家书》流传最广,影响最大。光绪五年(1879年),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,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、李鸿章编校的《曾文正公家书》。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,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、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。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。曾国藩曾说“李少荃拼命做官,俞荫甫(俞樾)拼命著书”。
太平天国失败后,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,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、山东、河南三省军务。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,淮军六万,配备洋 洋炮,北上“剿捻”,他的方针是“重迎剿,不重尾追”,并提出“重点设防”等计划,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、沙河地区,使捻军无处可逃,然后加以消灭。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,进入山东,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。曾国藩被免职,由李鸿章接代。
同治九年(1870年),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。1870年6月21日,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、-婴儿,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。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,持 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,因发生争执开 射击,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,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,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、2名神父、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、2名法国侨民、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,焚毁了法国领事馆、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。事件发生后,英、美、法等国联合提出 ,并出动军舰逞威。曾国藩到天津后,考量当时局势,不愿与法国开战,“但冀和局之速成,不问情罪之一当否”,在法国的要求下,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,充军流放25人,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、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,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,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。这个交涉结果,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,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,引起全国朝野的唾骂,连他的湖南同乡,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。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(正历:1872年3月20日)在南京病逝。朝廷赠太傅,死后被谥“文正”。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,如曾纪泽等。
曾国藩家书
《曾国藩家书》是曾国藩的书信集,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。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,近1500封。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,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、治家、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。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,形式自由,随想而到,挥笔自如,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,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。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,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。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、文学家,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,显示了他恭肃、严谨的作风。
《曾国藩家书》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,其中《与祖父书》14通,《与父母书》48通,《与叔父书》9通,《与弟书》249通,《教子书》115通;另附《致夫人书》、《教侄书》等7通,包括修身养性﹑为人处世﹑交友识人﹑持家教子﹑治军从政等,上自祖父母至父辈,中对诸弟,下及儿辈。
曾国藩名言
1、以体察人才为第一。
2、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。
3、心至苦,事至盛也。
4、何必择地?何必择时?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!
5、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。
6、尽人事以听天,吾唯日日谨慎而已。
7、须有宁拙毋巧之意,而后可以持久。
8、米已成饭,木已成舟,只好听之而已。
9、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。不深思而得者,其得易失。
10、以爱妻子之心事亲,则无往而不孝。以责人之心责己,则寡过。以恕己之心恕人,则全交。
11、轻财足以聚人,律己足以服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
12、惟正己可以化人,惟尽己可以服人。
13、遇诡诈人变幻百端,不可测度,吾一以至诚待之,彼术自穷。
14、处事速不如思,便不如当,用意不如平心。
15、人之处于患难,只有一个处置。尽人谋之后,却须泰然处之。
16、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。
17、禁大言以务实。
18、学而废者,不若不学而废者。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,骄必辱。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,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,才多于人谓之妖。
19、省事是清心之法,读书是省事之法。
20、功不独居,过不推诿。
21、智慧愈苦而愈明。
22、常常提其朝气为要。
23、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,而可大可久者也。
24、不可轻率评讥古人。
25、放开手,使开胆,不复瞻前顾后。
26、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,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,诚与明一也。
27、凡天下事,虑之贵,详行之贵,力谋之贵,众断之贵独。
28、无好小利。
29、今日所说之话,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。
30、责己厚而责人薄耳。
曾国藩后人
子:曾纪第(又名桢第,早夭)
子:曾纪泽(1839—1890,字吉力刚,号梦瞻,晚清著名政治家、外交家),妻贺氏(1840—1857,婚后一年难产死,贺长龄女);继刘氏(1841—1903,继配,刘蓉之女。生子女各3人)
子:曾纪鸿(1848—1881),字栗诚,数学家
长女:曾纪静(1841—?,字孟衡),适袁秉桢(乃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,性傲慢,不甚长进)
次女:曾纪耀(1843—1881,字仲坤),适陈松年(字远济,茶陵人,好友陈源兖之子,曾随纪泽出使欧洲,幼育于曾国藩家,有隐疾)
三女:曾纪琛(1844—1912,字凤如),适罗允吉(1846—1888,字兆升,湘乡人,罗泽南子)
四女:曾纪纯(1846—1881),适郭依永(1845—1869,字刚基,一名立篪,湘阴人,郭嵩焘子)
五女:曾纪芬(1852—1935,晚号崇德老人),适聂缉槼(1855—1911,字仲芳,衡山人,聂亦峰子)
曾国藩故居
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坐落在双峰县荷叶镇(旧属湘乡),始建于清同治四年(公元1865年)。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,包括门前的半月塘、门楼、八本堂主楼和公记、朴记、方记3座藏书楼、荷花池、后山的鸟鹤楼、棋亭、存朴亭,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,颇具园林风格,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。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,曾藏书达30多万卷,系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。
富厚堂座南朝北,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。从远看去,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。周围自然环境优美,后山上树木茂密,古树参天。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,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,平地四周峰峦叠嶂,群山环抱。
富厚堂是曾国藩的第三故居,由弟曾国荃、曾国潢主持修建。曾国藩已于同治三年赏加太子太保衔,赐封一等侯爵,其弟则为兄仿侯府规制,历经数年,将富坨全盘改建为规模宏伟而结构紧凑的“侯府”。全宅占地4万余平方米,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。土木结构,具有明清回廊式建筑风格。房子坐西朝东,前面是一片广阔的田野,涓水悠悠环绕;背依半月形的小山,中植竹木,四季常青。周围环绕高大的围墙,人行通衢横贯东西。进入东西两宅门,是一个用花岗岩铺成的半月形台坪,坪边插着大清龙凤旗、湘军帅旗、万人伞等。台坪外是一张半月形莲塘,夏日荷花相映,有如泮宫。台坪正中是前进大门,门上还悬挂着曾纪泽书“毅勇侯第”4个朱地金字直匾,所以当地人们称之为“侯府”或“宰相府”。
历史评价
胡林翼:曾公素有知人之鉴,所识拔多贤将。
李瀚章:其深识远略,公而忘私,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。
石达开:虽不以善战名,而能识拔贤将,规划精严,无间可寻,大帅如此,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。
薛福成:自昔多事之秋,无不以贤才之众寡,判功效之广狭。曾国藩知人之鉴,超佚古今,或邂逅于风尘之中,一见以为伟器;或物色于形迹之表,确然许为异材。平日持议,常谓天下至大,事变至殷,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。故其振拔幽滞,宏奖人杰,尤属不遗余力。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:“此人必名立天下,然当以节烈称。”后乃专疏保荐,以应求贤之诏。胡林翼以臬司统兵,隶曾国藩部下,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。二人皆不次擢用,卓著忠勤。曾国藩经营军事,亦赖其助。其在籍办团之始,若塔齐布、罗泽南、李续宾、李续宜、王鑫、杨岳斌、彭玉麟,或聘自诸生,或拔自陇亩,或招自营伍,均以至诚相与,俾获各尽所长。
左宗棠:谋国之忠,知人之明,自愧不如元辅;同心若金,攻错若石,相期无负平生。
李鸿章:师事近三十年,薪尽火传,筑室忝为门生长; 威名震九万里,内安外攘,旷世难逢天下才。
朱孔彰:中兴景运,群公辈出,十年之间,削平大难,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,乌能若是邪?然履危濒死屡矣,有百折不饶之志,宏济艰难,虽曰成功者天,抑亦人谋也。赵衰之言曰:“说礼乐,熟诗书,为元帅。”孙叔豹之言曰:“太上立德,次立功,次立言,谓为三不朽。”公独兼之。至天津之役,攘垢忍尤,以安邦国,老成至计,谋出万全,可谓至忠矣。
梁启超:①岂惟近代,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;岂惟中国,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。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,在并时诸贤杰中,称最钝拙;其所遭值事会,亦终生在指逆之中;然乃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不朽,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,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,而困而知,而勉而行,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,不求近效,铢积寸累,受之以虚,将之以勤,植之以刚,贞之以恒,帅之以诚,勇猛精进,坚苦卓绝。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,中国必由其手获救。②吾谓曾文正集,不可不日三复也。
毛泽东:①予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。观其收拾洪、杨一役,完美无缺,使以今日易其位,其能如彼之完满乎?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。
蒋介石: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。②辛亥以前,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,…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,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,悉心讨究。
同年(公元1811年)出生的名人:
同年(公元1872年)去世的名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