贠安民(1923-1984),小名安娃子,大荔县人。l3岁在朝邑觉民社学戏,一年后拜同州梆子名老艺人赵东郎为师,演出第一个戏为《石秀杀嫂》,得到老师的赞扬。接着又学了《武松杀嫂》、《黄逼宫》、《黄鹤楼》等生角戏。后又改演秦腔,跟张云亭学须生,先后在大荔、朝邑、蒲城、三原等县剧团演出。l951年参...[详细]
白长命(1856-1929),艺名盖陕西,晚年自号白健堂。蒲城县钗把巷人。光绪年问习同州梆子,工青衣花衫,因演技卓绝,人称“盖陕西"。如他所唱的《拣柴》、《审禄》、《劝学》、《法门寺》、《乌龙院》、《五香女奉琴》、《王有道赔情》等戏都很精彩。蒲城县崔宝仁太史挈他进京,“先在皇宫,作内廷供奉",后...[详细]
拜家红(1887--1953),又名拜同林。大荔县官池乡拜家村人。自幼爱好武术,跟同州梆子艺人学演同州梆子。民国初,曾在甘肃、青海等地演出,后活动于侉府一带。由于他的精彩节目《时迁偷鸡》中的“吊朝驰名于同、朝一带,在群众中颇负盛名。l953年皇省戏曲研究院工作。演出的节目主要有:《时迁偷鸡》、《...[详细]
白敏中(792年-861年),字用晦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,祖籍太原,唐朝宰相,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。 白敏中进士及第,早年曾入李听幕府,后历任大理评事、殿中侍御史、户部员外郎、翰林学士、中书舍人、兵部侍郎。唐宣宗继位后,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,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,...[详细]
白行简(约776~826) 中国唐代文学家。字知退。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)人,白居易之弟。元和二年(807)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,累迁司门员外郎,主客郎中,又曾任度支郎中,膳部郎中等职。著有文集10卷,文辞简易,有其兄风格。 其辞赋尤称精密,文士皆师法之。白行简以传奇著称。代...[详细]
崔问余(生卒不详),又名启藻、季芳,号少山。蒲县卤池崔家人。清嘉庆辛酉科进士。曾在翰林院任过编修。 崔问余才华出众,善于吟诗填词,书法也享有盛:当时人评论他“书法赵松雪,挺秀绝伦"。 崔幼年时,订了单家原的一个女子为妻。彼此爱慕,因崔家破产衰落,单氏女的叔父提出悔婚。二人悲瘊绝,单氏女把...[详细]
段天焕(1899-1982),艺名焕娃子。富平县南董段堡人。曾任富平县皮影社社长,富平剧团艺术指导,县、省人大代表,县政协委员等职。 天焕喜爱阿宫,幼年投有娃子戏班学戏,后又投乔娃子班学艺。他学艺刻苦,从不懈怠。三年学满,已可单独演出。初登台演出,以口齿流利、道白清晰、语言滑稽、嗓音独特而一...[详细]
段转窝(1897-1964),华阴市桃下镇兴乐坊人,碗碗腔(皮影)名老艺人。他酷爱皮影艺术,自幼投师南严村德润义兄。由于他上进好学,师傅治艺严谨,特别是他在演唱中不仅有苦学精神,且又善于采人之长,补己之短,所以演唱的每一节目,皆能与众不同。在东府皮影界被誉为“华阴三杰"之一。 段转窝的一生,...[详细]
杜升初(1 879-1951),艺名“一杆旗”,又名杜登科。大荔县杜家滩人。l9世纪80年代家乡遭水灾,流落渭南县临渭区官底肖家村。 他从小爱戏如命,却遭其父杜生林(即杜麻子,碗碗腔艺人)的竭力反对。杜只好读书,因聪颖、勤奋,25岁中了秀才。但因其老祖先养过种牛、种驴,又是梨园.弟,故未走上...[详细]
负金奎(1910-1963)碗碗腔名老艺人。陕西大荔县石槽乡西里村人。自幼学习皮影,曾拜师于其舅父王牛--名T,后又拜师于沙底村王善之处学艺。出师后自成班社活动于同、朝一带。 金奎上过初中,这在当时的艺人中得天独厚,他对剧本、人物角色颇有钻研,加之他的嗓音又好,声情并茂,很有韵味。特别是生、...[详细]
高培支(1881--1960),名树基,字培支,别号悟皆,富平县人。清末拔贡生,后毕业于陕西高等学堂。同盟会员。历任教育部读音统一会代表、陕西模范讲演所所长、陕西省图书馆馆长、陕西省公署咨议、参议、陕西省教育厅咨议,曾获中华民国“四等嘉禾章”、“二等金色嘉禾章"。五四运动后,先后兼任西安师范、西...[详细]
耿万津(1929-1985)韩城市芝阳乡西赵庄村人。1950年参加革命,l95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,先后担任过韩城县人民剧团团长,韩城化肥厂行政科长,韩城古建队队长,司马迁文管所副所长,韩城市文化馆巡视员和《龙门》季刊主编等职。 耿万津同志一贯忠于党,忠于人民,忠于戏曲事业,数十年如一日,对工...[详细]
郭向荣(1892-1963),又名向娃,渭南市临渭区阎村乡申郭村人。碗碗腔签手艺人。 在他十三四岁时,舅家村有个皮影戏班子,由于他酷爱皮影艺术,常跟随戏班外出打杂帮忙。一次,他随戏班F曲北杨村演戏,因“挑签”的把式误事未到,他就毛遂自荐“挑签",效果甚好,赢得赞誉。从此他钻研“挑技巧,练基本...[详细]
郝心田(1893--1982),渭南市临渭区吝店小郝家村人。剧作家。他从小熟读经典,有良好的文学素养。因受孙中山、于右任民主思想的影响,曾于l91 1年参加过曹毓生所倡导的民团,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。民国初年,先后在西北大学及陕西吏治研究所读书,后任政治、法律、军界及农界(三原棉产改进所)文牍秘...[详细]
吉旼(jí mín)(758—约847),一作吉皎、吉耿,冯翊郡大荔县(今陕西大荔)人,唐诗人。元和初年(806)授河南登封县令,元和十五年(820)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令,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(退休),致仕后居洛阳。唐武宗会昌五年(845)三月二十四日,与白居易(772—846)、胡杲、郑据、刘真...[详细]
姜炳泰(1913-1980),渭南市临渭区吝店人。其祖母李氏,乃清代戏剧作家李芳桂后裔。其父姜龙田喜爱碗碗腔,能弹善唱。1927年在原渭南下吉小学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,并负责该校团的工作。l931年任大荔第一模范范团支部书记。1932年任共青团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。1938年任下吉小学校长,同年加入...[详细]
焦起铠(1904—1932),老县城第一巷人,清潼关厅抚民同知焦云龙之孙。1920年,求学于西安教会圣公中学。1924年,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。1925年,考入黄埔军校(第三期),同年任军校中共特支候补委员(也是军校国民党党部委员)。在为支部刊物《革命军》撰写的《我们对国家主义的态度》一文中,宣传...[详细]
吉子正(1898-1965),华县辛庄小张人。幼读私塾,高小毕业从农。其父是秀才,因家学渊源影响,加之本人颖悟过人,故有“八斗才子"之称。民国23年,曾在新汉社当,当时编有《半壁河山》、《艳娘传》等剧。1945年-l949年,先后两次在李桂芳领导的马当剧团当。创作和改编了《牛马婚姻》、《汪精卫传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