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能(638—713),又称惠能,俗姓卢,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二月八日出生于新州(现广东新兴县)。3岁丧父,稍长靠卖柴养母度日。唐龙朔元年(661年)在蕲州黄梅东山寺(今属湖北省)拜五祖弘忍为师。弘忍见其貌不扬,问之曰:“汝何方人?所求何物?”能曰:“岭表来参礼,唯求作佛”。忍曰:“汝...[详细]
梁佐勋(1901—1938)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6军160师958团团长 字剑虹。广东新兴县稔村镇布夏射村人,少家贫,读私塾数年,勤奋好学。辍学后,到稔村圩商店当杂工。年届弱冠,往鹤山县沙坪圩山货店当掌柜。后来该店老板当上民军排长。由于这老板过不惯军队生活,把职位让给梁。梁不满民军首领鱼肉人民...[详细]
龙师侯,曾用名李瑞,1898年出生于郁南县平台区河田村一个富裕的家庭,有兄弟二人,他排行第一。从1908年开始,他由父亲请教师在家里读书。1914年到本县都城镇锦江书院读小学,1920年考上郁南县第一中学,初中毕业后到广州继续读书。在广州读书期间,他结识了一些进步知识分子,接受了马列宁主义思想,...[详细]
蔡廷锴(1892~1968年),字贤初,广东罗定人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,到广东新军当兵。民国8年(1919年),在肇军陈铭枢营当排长。民国15年,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,参加北伐,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副师长。“四一二”政变后,任第十一军第十师师长。民国16年8月...[详细]
陈法念南北朝梁朝人,是萧衍皇帝的重臣,祖籍鄢陵,徙居开阳乡(今罗太盆地)。陈法念为新、石二州刺史,封-郡公。 新州即今之新兴县,石州今广东省郁南县广西苍梧县一带。-郡在今越南北部。)后为地方俚僚土著拥戴,推为大酋长。后陈氏家族成为珠江南江流域最大的望族。 义训溪峒 南北朝时的罗定,还...[详细]
陈佛智,他的先辈是鄢陵人,他父亲为梁新、石二州刺史,落籍居泷水世袭-郡公。陈佛智初为罗州(广东廉江)刺史。陈朝光大初年(567年)任南靖太守。太建年间(569_592)任西衡州刺史、封安靖郡公。 开皇九年(589年),隋朝大军攻入建康,陈后主降隋,陈朝宣告灭亡。然而,控制着西江流域的陈佛智不...[详细]
陈行范:唐朝初期泷州人(今广东罗定市),“春、泷等州獠首领”,是当地僚族酋长。任泷州刺史、澄州刺史等。 开元十六年时,岭南地区爆发了空前的大叛乱,这次叛军的领袖是泷州(罗定)的刺史陈行范。泷州是广东西部地区,而在有的史书上陈行范又被写作了“泷州蛮”,因此也许他是当地的土官也不一定。和他一起叛...[详细]
陈章:(1902~1948年),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。 字戎光,罗定县围底区杨村人。 曾入广东省立第八中学。1921年考入福建军官学校炮兵科,后毕业于广东讲武堂。 1923年后在陈济棠部下历任连、营长,第五十九师第二三五团团长。1931年5月调第二师第二团团长,7月改任第一集团军独立第二旅...[详细]
傅廷栋(1938.9.9- )作物遗传育种专家。出生于广东省郁南。1965年华中农学院研究生毕业。1981-1982年在原西德合作油菜研究。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、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(GCIRC)首任中国理事。在国际上首次发现"第一个有实用价值"的波里马油菜胞质不育类型,并进行系统研究,到19...[详细]
黄俊英,1936年生,祖籍广东罗定。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、国家一级演员、广东省曲协副主席、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,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,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,曾获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和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笑星。黄俊英自幼喜欢广东戏曲,16岁开始从艺,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,具有深...[详细]
李冠那(1901—1937),罗定县素龙区龙税乡人。1926年1月,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工科。同年10月毕业,分配到国民革命第二军教导师一团任队长(连级)。期间,与著名共产党员人-、聂荣臻等人交往密切。抗战前夕,升至一五六师少校参谋;抗日战争爆发后,积极要求领兵作战。后来奉调到一五六师九三二...[详细]
林一元,1906年3月15日生,广东省罗定市素龙镇龙税乡人。 1926年7月,林一元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,任某团政治指导员。1927年“八一”南昌起义时,任叶挺十一军政治部总务科科长。1932年参加十九路军淞沪抗日,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驻粤办事处中校主任。1933年参加十九路军发动的抗日反...[详细]
李友庄,广东罗定县人。1936年起任国民党驻汕一五七师九四○团长。1938年1月驻防潮汕。6月,日军侵占闽粤咽喉南澳岛,是为占领广东的第一个县,妄图据此犯我华南。驻汕最高军事长官、爱国将领黄涛师长决定收复南澳。团长李友庄奉命开进与南澳隔海相望的海山岛黄隆乡,用无线电报话机指挥由营长吴耀波为总指...[详细]
彭佐煕 彭佐熙(1900—1986),字民雍,罗定县生江区双脉乡双脉村人。1937年7月,抗日战争爆发。是年冬,彭升任五五七团上校团长,率部开赴抗日前线。翌年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,立战功。1938年秋,升任九十三师二七九旅少将旅长,率部与日军血战多次,所部损失惨重,奉调撤回...[详细]
区寿年(1902—1957),字介眉,罗定县罗镜墟人。 1931年夏天,十九路军增编第七十八师,区寿年被委任为中将师长。1932年1月下旬,七十八师布防于京沪铁路沿线的吴淞、宝山、虹桥及漕河泾等地。日军在上海不断制造事端,甚至提出要中国驻军撤退15公里。国民政府屈从,派何应钦赴上海要...[详细]
沈光汉 (1899-1972),字无畏,国民党将领。历任粤军军职。1927年,任国民革命军之团长、第二独立旅旅长、第六十师第一一九旅旅长、第六十师师长等,1933年,参加福建人民革命政府,任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;失败后退出军界。抗战时期,曾任军事参议院参议;抗战胜利后,任国大代表。1949年后定...[详细]
谭冬菁,1903-1988,广东罗定县罗城镇细坑人。 1920年考入广东广雅中学,1924年毕业,后考入-在上海创办的社会主义大学,1924年由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5年被-选为他的秘书。1925年参加上海“五卅运动”,1927年参加“广州起义”,1928年至1929年参加“秋收起...[详细]
谭朗昭于一九一三年在罗定县附城谭屋岗出生。 一九三八年夏天,日寇铁蹄将践踏华南,其时中山大学首先迁校到罗定,在此期间,他与黄焕秋同志一同抗宣传抗日工作,并成立“青年抗敌救国同志会”、“读书会”、“晨呼队”,发动学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。1939年12月,由广州迁来罗定各校的中山大学同学...[详细]
谭启秀(1892—1949),罗定县黎少区龙九村人。1931年夏升任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少将副师长。1932年1月,“一·二八”淞沪抗战爆发。2月7日,日陆海空三军联合进攻吴淞要塞,击毁炮台。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弃职潜逃,蔡廷锴令谭启秀兼任要塞司令,谭即日上任,竭力整顿炮合防务,坚决抗击日军。2月中旬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