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新(1707~1799年),字次明,号葛山,别号缉斋,福建省漳浦(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林西墘)人,清朝大臣。 乾隆元年进士,授庶吉士、翰林院编修、直-房、翰林院侍讲,累官内廷总师傅、兼理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、礼部尚书兼理兵部尚书、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、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、加授太子太师...[详细]
高登(1104~1148年),字彦先,号东溪,漳浦县杜浔宅兜村人。北宋崇宁三年(1104年)生于杜浔宅兜村,11岁丧父,依母抚育成人。高登自幼读书勤奋,每日诵读数千言。稍长,精研理学,持身励行。宣和五年(1123年)选入太学。 宣和七年(1125年)十月,金兵进犯京师,宋派使者求和。十二月,...[详细]
何子祥(1707~1771),字象宣,号蓉林,平和(今福建云霄县)人。清乾隆十六年(1751)进士,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。上任伊始,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、昆阳等义学,观澜等社学,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。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(内河八百余丈,外河三百余丈),县城面貌为之改观。 ...[详细]
林可胜(1897、10~1969、8),祖籍福建省海澄县。生于新加坡,其父林文庆。母亲黄瑞琼是著名老同盟会员黄乃裳之女。林可胜8岁时被送往英国,读完中学后即考进爱丁堡大学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兵役,被分配在英国南部林茨茅斯附近的印军医院当外科助理医生。战后复学。1919年以优异成绩连续获得医学内...[详细]
林士章(1523~1600),字德斐,号璧东。福建漳浦人。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(1559)己未科丁士美榜进士第三人。 林士章早年在乡间执教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)乡试中举,次年夺得探花,授翰林编修。当时翰林词臣多以待诏供奉承恩。林士章却杜门闭户,潜心研究古代经籍。隆庆元年(1567),林士章...[详细]
林语堂(1895~1976),原名林和乐、林玉堂,祖籍龙溪县。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。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。毕业后,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。 1919年。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。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,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。1921年获硕士学位。同年赴德国耶拿大学专攻...[详细]
林震(1388-1448),字敦声,又字起龙,长泰县城人,林震富有文学才华,写下不少诗文,惜多已散失。今存有《儒学科贡题名记》、《林氏族谱序》等文章以及《紫极宫》、《春日偶成》、《归省》、《元宵》、《题苏步坊》等30多首诗歌。 林震年幼丧父,事继母至孝,家庭生活贫困,但贫不移志,坚持刻苦读书...[详细]
李贞于永乐九年(1411)乡试得中第四名举人。永乐十三年(1415),顺利通过会试成贡士,殿试夺得榜眼,授翰林院修撰,此科一甲三人破例均授翰林修撰。 李贞曾参与修纂《五经四书性理大全》。九年任满,本当升迁,但因其不肯参与修佛书,改乡官便养。被贬高州府教授,遂以此官终其身。 李贞志行超群,...[详细]
潘存实(生卒年未详),字镇之,漳浦甘棠(今长桥乡马口附近)人。唐元和十三年(818年)进士,初授东宫左庶子,官至户部侍郎。他是漳浦县第一个由进士任京官的人。 潘存实年轻时,与好友龙溪人周匡物读书于漳州城外名第山,后来二人都登进士,时人称为周潘二先生,把他们的读书处称为“周潘书堂”。宋蔡如松诗...[详细]
吴夲(979~1036年),字华基,号云冲,同安县积善里白礁人。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(979年4月14日),吴夲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父名通,母黄氏,都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中早逝,夲乃立志学医以普济众生。为此,他终生素食,不娶妻室,云游名山大寺,向诸多医术高超的人求教,博取众家之长,注...[详细]
周匡物,字几本。唐龙溪县人。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。“天城”,后改名“名第”,郡人称匡物为“名第先生”。 少时家贫力学,徒步上京赴考,途经钱塘江,因乏渡船费,久滞不前,遂于公馆题诗云:“万里茫茫天堑遥,秦皇底事不安桥?钱塘江口无钱过,又阻西陵两信潮。”郡牧见之,乃罪津吏。自是舟子不敢收取举选人渡...[详细]
蔡烈(1479-1558),字文继,龙溪人(今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蔡坂后吉社人),少时为庠生,从师晋江蔡清,后又受学于莆田陈茂烈。 明嘉靖年隐居鹤鸣山(漳州云洞岩)白云洞讲学,时四方名士访道问业接踵而至。学者称他为“鹤峰先生”。所著有《孝经定本》、《大学格物致知传》、《道南录》、《朱子晚年定论...[详细]
陈高顺(1914.2.12—1997.5.29)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人,1933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,1934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6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,历任战士、班长、排长、副连长、连长。1936年9月3日清晨,率领一个连佯攻云霄县城北门,策应红军奇袭云霄城。“漳浦事件...[详细]
陈容(1911-1940),福建省漳浦县古雷岱仔村人。1931年,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,曾任班长、排长、连长,是红三团能征善战的优秀指挥员。1937年7月,国民党蓄意制造了震惊全国的“漳浦事件”。7月16日,敌157师以点名发饷为名,将红三团集中在漳浦城关体育...[详细]
陈树莲(1912──1938)九湖镇新塘村上园社人,1912年出生。陈树莲的父亲陈能杰、母亲刘恋生有5男6女,因家境贫困,只留养了大儿、三儿和第四女陈树莲,其余都送人抚养,有的年幼时病亡。陈树莲十分勤劳,从小就能帮助家庭做拾柴捡粪等力所能及的劳动;并且聪明能干,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,竭尽所能让她读...[详细]
戴相(1587—1640年),字孟抡,号梅鼎,长泰县彰信里人。相传戴相童年时思维较迟钝,而他胸怀大志,勤奋学习,不敢荒于嬉戏,以勤补拙,学业渐进。于明万历四十年(1612年)中举人。天启二年(1622年)登进士,授永嘉县令。 戴相在永嘉任职6年,勤于政务,体恤百姓,颇有政绩,经考功记录,评定...[详细]
何两花(1916—1934.11.16)云霄县下河乡坪水村人。1933年11月,加入由红三团战士何酒容回乡组织的秘密农会,担负起组织、发动坪水村妇女的重任。1934年4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坪水村党支部里唯一一位女党员,也是云霄境内第一个云霄籍女党员。8月,成立坪水乡苏维埃政府,任妇女主席,协助...[详细]
洪徽音(1910──1933)龙海市石码镇人,女,1910年出生,是龙溪县石码西湖小学(今龙海市实验小学)校工洪古的独生女,早年就读于西湖小学,毕业后考上集美中学。在集美学校期间,洪徽音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,并积极地参加- 。1926年11月,北伐军东路军由粤入闽。在地方党组织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...[详细]
洪有德(1923-2013),福建省漳浦县人。1935年在漳浦县参加革命,任红三团勤务兵、卫生员。1936年6月,加入中国共产党,随部队在靖和浦苏区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。1938年2月,红三团改编为新四军,随军北上抗日。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期间,全心全意地把救死扶伤作为己任。解放后,历任解放军10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