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公元?年至六一八年]字不详,润州江宁人。生年不详,卒于唐高祖武德元年。隋开皇中,为延州参军,入调吏部。尚书牛弘给笔札令自序,援笔而成。为元德太子学士,及在陇西府,文檄皆出其手。后为唐高祖记室,迁中书舍人。转太子舍人,卒。抱著有文集十卷,《两唐书志》传于世。...[详细]
崔子向,唐诗人。名中,以字行,排行十一,金陵(今南京)人。代宗大历八年(773)至十二年(777)间游湖州,与诗僧皎然等联唱。大历末又曾游常州,与皇甫曾等联唱。德宗建中、贞元年间,历监察御史,终南海节度从事。崔子向有诗名、好佛。...[详细]
董教增(1750~1822),字益甫、益其、号观桥,江苏江宁府上元(今南京)县人。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)丁未科史致光榜进士第三人。 董教增的父亲董以学,字敏修,是个守本份,好上进,有气节的人。董教增少年敏悟,年19岁补诸生,为少詹事钱大昕所器重。他解释汉书数十事被钱大昕收入《史考异》中。...[详细]
顾起元(1565~1628),字太初,一作邻初、瞞初,号遁园居士,江苏江宁(今南京)人。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(1598)戊戌科赵秉忠榜进士第三人。 顾起元万历二十五年(1597)乡试第十二名,第二年会试第一人,殿试一甲第三人,授翰林编修,曾上《祈天永命》疏,针砭时弊,竭诚备述,但未被采用。万...[详细]
洪湛(963~1003),字惟清,升州上元(今江苏江宁)人,北宋太宗雍熙二年(985)乙酉科梁颢榜进士第三人。 该科先取进士179人,复试又取洪湛等76人。因其文采出众,升至正榜第三人。 洪湛的曾祖洪勋,南唐崇文馆直学士。祖父洪寿,桐城令。父亲洪庆元,曾献书后主李煜,授奉礼郎,补新喻令...[详细]
黄思永年幼丧失双亲,投靠已行过聘的岳父家中,延请老师教黄思永读书。黄思永完全是由岳父家培养、教读、直至完婚的。成家立业,他生活贫困,靠抄经书、教儿童糊口度日,教授以维持生计。同治十二年(1873),朝考后,黄思永任职礼部,后又考进军机处。 光绪六年,黄思永得中状元,授翰林院修撰,掌修国史。但...[详细]
胡任舆在康熙二十年参加江南乡试得第一名,成为解元。此后却三次会试不中。胡任舆好学上进,品行端正,虽科场屡试不第,毫不气馁,终于大魁天下。胡任舆中状元后,即授职翰林院修撰,掌修国史。而后,充日讲官。他恪尽职守,每次进讲,声若金石,侃侃而谈。康熙三十六年,胡任舆任丁丑科会试同考官,取士公正。官至詹事...[详细]
蒋干(公元1525~1604年),字子健,号虹桥居士,江苏南京人。蒋嵩的儿子,隐居苏州的虹桥。善山水,清拔古雅,超过其父。作品有〈临流图轴〉,〈抱琴独坐图轴〉。...[详细]
金和(1818-1885),字弓叔,号亚瓠。上元(今南京)人。晚清诗人。父早卒,由母教育成人。少有文名,以才情见长,不拘泥于八股程式,故终生不得仕进。性嗜酒,好声色,常狎记,为人处世不加检束,“近于狂”。咸丰三年(1853年)太平军占领南京后,混进太平军,与其妻弟张继庚向清军提供情报,约...[详细]
冷朝阳,唐诗人。江宁(今南京)人。代宗大历四年(769)登进士第,不待授官,即归江宁省亲,当时著名诗人钱起、李嘉祐、韩翃、李端等大会饯行,赋诗送别,为一时盛事。五年至八年间为相卫节度使薛嵩幕客。兴元元年任太子正字,贞元中官至监察御史。朝阳诗工于五律,以写景见长。如《登灵善寺塔》:“天花映窗近,月...[详细]
李圭(1842~1903),字小池。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生,江宁(今南京)人。清咸丰十年(1860年)入太平军,掌军中粮食收发。同治初遁至上海,追忆太平军中生活,撰《思痛记》2卷。后在英人戈登军中办理文案。同治四年(1865年),任宁波关文牍。光绪二年(1876年),赴美国费城参观世界博...[详细]
李先春(1862~1938),清同治元年(1862年)生,高淳县人。18岁随祖父李遵衡学艺。因其天资聪颖,学习认真,技艺日有长进。他精于建筑设计,又善雕梁画栋,技艺高出侪辈之上,有“活鲁班”、“木仙”之称。清朝末年,地方士绅发起在东坝上游的胥河中央建亭阁,并发出通告,广泛征集设计图案,招标承建。...[详细]
马守贞(公元1548~1604年),明代女画家。一作守贞,小字玄儿,又字月娇,号湘兰,江苏南京人。曾为秦淮歌0。善画兰竹,论者为其兰仿赵孟坚,竹法管道升,笔墨萧洒恬雅,饶有风致。能诗善书。作品有〈花卉图卷(部分)〉,〈竹兰石图卷〉,〈兰竹图轴〉。...[详细]
潘启亮(?~1865年) 潘启亮,即潘可祥,又称“小镜子”,江苏南京人。初在宝山大场镇组织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以彭浦彭王庙为据点,建立民间秘密团体“庙帮”,后与“塘桥帮”合并,组成“百龙党”。清咸丰三年(1853年)并入“小刀会”。是年八月初五(9月7日),在刘丽川...[详细]
潘佑,幽州人。南唐时累官虞部员外郎、内史舍人。在南唐时期,从挽救危难时局出发,借鉴《周礼》古经实行变法,变法很快失败,但其变法思路与历史影响不可抹杀。通过发掘考察李觏、王安石的有关作品,可以证明潘佑变法对李觏、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产生了影响,王安石变法是包括潘佑、李觏在内的晚唐以来南方文化的一个合理...[详细]
谦光,五代南唐诗僧。一号法眼,金陵(今南京)人。 素有才辨,元宗以国师礼之。行无羁检,尤嗜酒食肉。显德中,作赏花诗讽及时事。《五代史补》收其赏花诗一首,《全唐诗》据此收录。《全五代诗》收其诗三首。但宋人多称其赏花诗实为文益咏牡丹之作。谦光事迹又与谦明相近,疑《五代史补》所记,即据此二人事迹传...[详细]
秦埙(1134~?)字伯和,建康(今南京)人。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(1154)甲戌科张孝祥榜进士第三人。 该科进士419人。 秦埙本可为第一,因是秦桧孙,高宗降为第三。 秦埙历官修撰实录院等职,生平事迹不详。...[详细]
秦熺(1117~1161)字伯阳。本秦桧妻兄王唤孽子,桧留金时其妻养为后。高宗绍兴十二年(1142年)进士。为行秘书郎、秘书少监。十三年,擢礼部侍郎,兼直学士院、提举秘书省,除翰林学士。十八年,迁知枢密院事。二十五年桧卒,以少师致仕。三十一年(1161年)卒。 秦熺有三个儿子(即秦桧名义上的...[详细]